|
|
新闻资讯 | ||
![]() | ||
保护亚洲象,为它们建设专属“食堂” | ||
![]() | ||
![]() | ||
小象闯民宅觅食,吃光40公斤蜂蜜 2024年6月9日,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曼岔村村民黄某家中,半夜突然闯入了一头小象。 闯进村民家中的小象 正在熟睡的黄某被一声巨响惊醒,走出卧室在院子里看到了一头小象,于是用手电筒照了过去,试图吓跑它。通常野象害怕强光照射,但这头小象并不害怕。情急之下,黄某抓起一块砖头砸向小象,反而激怒了它,甚至冲向黄某发起攻击,黄某转头跑进了卧室,小象用鼻子往玻璃窗吹气,还故意去推房间的门发出声响,伸着鼻子去恐吓黄某。黄某被吓得又哭又叫,整个过程持续了有15分钟,直到黄某嗓子喊的嘶哑,小象可能也饿了,又转头在门前慢悠悠地四处寻找食物。 其实,这头小象连续3天闯进黄某家中。第一天只是匆匆路过,第二天闻到黄某家中蜂蜜的香味,吃光了约40公斤的蜂蜜,把装蜂蜜的盆当作足球踢来踢去。第三天小象尝到甜头再次来到家中,就发生了刚才那一幕,破坏了家中的房屋设施和家具,所幸黄某没有受伤,但直接造成了3000-4000元的经济损失。 损坏的开关 很可惜,小编采访得知,由于村民黄某紧张,整个过程均未录制视频。 据其他村民说,这头小象是今年初才来到曼岔村,尝到了村民种下的农作物后就赖着不走了,除了“脸皮厚”还极具攻击性,会故意冲向村民,在曼岔村是出了名的肇事象,附近的村民都很害怕它。 所幸黄某没有受伤,只是造成了经济损失,但野象进家的情况在版纳却经常发生。 野象肇事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,随着严格的禁猎和保护意识的增强,老百姓不敢随意伤害大象。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数量,从20世纪80年代的大约170头增加到现有的300头左右,数量增加了,随之而来的是对活动范围和食物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 亚洲象是吃素的动物,食物种类多达300余种,一头成年象平均每天的食量高达250公斤左右,由于其消化功能差,虽然每天需要吃大量的食物,但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吸收,因此,为满足食物需求,一天中有15-18个小时在采食或寻找食物的过程中。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,需要有更多的土地来满足人们生活所需,伴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,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加上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长及活动范围的扩大,人象活动空间不断重叠,增加了产生人象矛盾的概率。 西双版纳各民族传统的农耕方式是刀耕火种,采用轮耕轮歇的方式来耕种作物,被村民撂荒的耕地会自然生长出大象爱吃的植物,形成了天然的大象食堂。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,1958年,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,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。保护区建立后,原居住在保护区内的村寨逐渐迁出保护区,其原来的生产生活区域不再进行刀耕火种和轮耕,这些地块中的荒地、草地及灌木林地通过自然演替,逐渐被高大茂密的森林所取代。 到目前为止,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已高达97%。截至2020年,西双版纳州的森林覆盖率也已达到81.34%。在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的同时,亚洲象喜欢的荒草地、稀树灌丛则不断减少,最终导致亚洲象走出森林,进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区域,活动范围不断扩大。 最初,老百姓看到大象都很开心,大象在版纳当地一直以来被视为吉祥物,后来却让老百姓非常头疼,大象吃玉米、稻谷和豆子等更美味、更好吃的食物,让大象更频繁地造访村寨。 人象冲突加剧 亚洲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,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它们一旦吃过庄稼,能够识别出这些庄稼什么时候成熟,并在庄稼成熟时过来采食。 “昨天老象来了!” 今年1月,基金会的小伙伴在倒淌箐村清点蜂箱时,参加社区发展项目的村民王少宽告诉我们。
野象留下的痕迹 象群夜里造访豆子地,附近留下了不少大象的痕迹,新鲜的象粪和清晰的脚印都是大象来过的证据。来到“案发现场”,满是狼藉,亚洲象似乎能感应到豆子即将成熟,村民还没来得及采摘的豆子已被大象提前“抢收”,给村民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,村民早已习以为常。 大象肆无忌惮地吃老百姓的庄稼,老百姓却不敢伤害它。除了走村串寨,还明目张胆地到集市上闲逛,导致人象冲突越来越严重。 据官方统计,2019-2021年初,短短两年时间内,仅西双版纳州由野生亚洲象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已达26起,造成10人受伤,18人死亡,野象的活动危及了全州37.8万人的安全。
2010年,云南省率先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。2014年至2020年,累计赔付亚洲象肇事损失1.73亿元。在2023年补偿亚洲象肇事事件共11986件,补偿金额约为2435万元。
但是,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有所增加,但仍低于村民的实际损失,群众损失难以得到彻底解决。为了避免大象伤人,政府不断地完善对亚洲象的监控和预警,所有在版纳境内的象群几乎都在监控之内。当野象临近村寨时,相关部门会发出预警,动员村民减少外出劳作,减少遇到野象的率。农闲时候还好,但农忙的时候,如果象群在村寨周边逗留,村民不敢外出采茶、割胶,将会产生难以估算的间接损失。 探索人象和谐共处之道 人象和谐共处是让亚洲象有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和食源地,尽量减少到人类生活的地方活动。一方面,我们在积极地开展热带雨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,另一方面,需要在保护区或国有林内建设更多的亚洲象食源地,尽可能吸引外出的大象重新回到保护区或国有林内。 早在过去二十年间,西双版纳开始尝试建设亚洲象食源地,简称大象食堂。目前,整个西双版纳已进行了约8000亩的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和食源地建设工作,其中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参与建设1500亩左右,但是这远远不够满足大象的食物需求。据专家介绍,整个西双版纳需要建设2-5万亩左右的亚洲象食源地,才能够基本满足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。 要建设大象食堂我们还面临着几个困难,需要挑选合适的地块以及有足够的资金支持。由于西双版纳州政府财政比较紧张,在大象食堂上缺少持续性的财政投入,因此,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。 目前,基金会计划联合云南大学的科研团队,在关坪村凉水箐附近共同探索亚洲象食源地建设的新模式。地块位于勐养子保护区附近,这里是多个亚洲象种群迁徙活动的重要通道,项目计划建设400亩左右的大象食堂。 项目的带头人是陈明勇教授,曾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动物学研究22年,2012年调入云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,现任云南大学教授,亚洲象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。 关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的规划图 此次建设的亚洲象食源地,除了在食源地内种植大象爱吃的植物之外,还计划在周边200多亩的橡胶林下建立试验示范点,种植大象爱吃的植物和药材,这不仅是解决大象食源地问题的一种探索,还能丰富这片区域的物种多样性。 除此之外,由于监测设备不够,野外工作的巡护员还是靠人力来追踪、监测亚洲象,监测条件较落后,巡护员的安全存在隐患。为了更好地寻找大象踪迹、及时预警、救护野象,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,基金会将会为巡护员提供资金的支持,更新监测设备,改善他们的监测条件。 保护亚洲象,既要保护象也要保护人,实现人象和谐共处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,希望喜欢象象的朋友们,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支持。 参考资料: 普洱一村寨遭野象“来访”,村民被吓连带哭腔喊关门!人象冲突频发 我们是该端起猎枪,还是放下铁犁?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61va-aWsUWrFPjhiHR0-g 人象和谐的云南实践丨大象吃了庄稼怎么办?记者带您去看保险如何定损理赔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OunqpgGX-JEDJr4fy-kQw | ||
copy right@2022-2023 技术支持:杭州传善科技 |
备案号:滇ICP备14000876号-3 |
![]() |
copy right@2022 技术支持:杭州传善科技 | |